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复取外黄

  不说汉王复取荥阳,韩信屯兵赵地。且说霸王离成皋,一日到彭城,不意王陵围彭城十余日,密差人探听前路消息,闻霸王已离成皋,王陵乘机即退兵,从北路投荥阳僻路而回,霸王乃安抚宫眷,筵宴群臣。忽人报彭越下梁十七城,屯兵外黄,抢掳居民,郡县望风归降,大梁地方,因而作乱。霸王曰:“朕前日屯兵荥阳,被彭越绝楚粮道,至今痛恨于心。今又侵扰梁地,堪恨外黄守令,不能据守城池,遂尔降越。前荥阳纪信、周苛、枞公抗义守城,宁死不屈,何朕躬所养诸吏,无一人为朕守节者?朕若复取外黄,决尽将一城之人屠之,以雪此恨!”项伯、钟离昧谏曰:“陛下久征在外,有劳圣体,不若且遣龙将军统兵代陛下东行,陛下暂屯兵休息,料彭越一勇之夫,亦不足以成大事。”霸王曰:“不然!英布助汉作乱,韩信下齐甚急,彭越大扰梁地,尤为切近。见今田广屡次求救,朕欲差龙且救齐,以安唇齿。彭越作乱,非朕不足以剿灭此贼。”遂整点三军,次日起行。

  却说彭越差人探听霸王人马从那路来,以何人为前驱,务要哨探停当回报。去人数日回说道:“霸王径趋东路而来,临近郡县,已开城复降,止有外黄六郡县,尚闭城相拒。将军急遣兵迎敌,前驱并无先锋,止是霸王亲统大兵杀将来,人马浩大,势不可敌。”彭越闻说,急召栾布等众人相议曰:“项王亲来,其锋不可当,不若北走谷城,复取昌邑,待楚兵去,而复夺梁地,此为上策。如力孤恐不能胜,专属意于汉,合兵拒楚,此为中策。若恃武勇,与楚交战而决雌雄,倘一破而入,孤城恐不能固守,为楚所破,此为下策。”彭越曰:“据汝等所议,不若北走谷城为上策。仍令副将周菹,外黄令仇明守城,虚立旗帜,四门紧闭,使项王不知吾远遁,我得以尽力取昌邑以为根本。不然,则楚兵挠其后,不惟昌邑不可得,而我兵亦恐罢之不足用也。”栾布曰:“将军所见甚高!尤当乘楚兵未至,今夜轻骑就好出城,勿令临近郡县知之,庶为严密。”仇明曰:“将军远去,得以自便。倘孤城失守,外黄之民,决遭屠戮。”侧边立一小童,挺身而出曰:“此事无忧!倘城破之时,吾往说之,管教项王倒戈而息争,全城而免害也。”彭赵大惊曰:“此子乃何人也?”仇明曰:“此某长子仇叔也,今年一十三岁。母生时,梦太庚入胎,年五岁能侍,七岁读书,过目成诵,人呼为奇童。某每有宾客满坐,遍能酬答,或诗或文,随口成章,不差一字。平日极有胆气,观今日要见霸王,足知其莽壮矣。”彭越谓童子曰:“汝见霸王有何说?”童子附耳曰:“如此如此。”越大喜曰:“尔虽年小,足能救一城百姓,将来福德不可限量矣!”越至晚整点三军齐备,各衔枚出北门,径趋谷城,随到开城投降,复取昌邑旁郡二十余城。共得粟二十余万斛,陆续差人押解荥阳、成皋,接济汉食,汉王得以从容聚兵,军需不至缺乏。

  彭越离外黄十余日,项王方到,见城上旗帜严整,四门紧闭,并无一人答话。霸王曰:“且着三军安营,看城内有甚消息?”一连三日,不见动静。项伯曰:“此必彭越不在城内,虚设旗帜,阳为声势。可催三军攻打,看他如何?”霸王曰:“然!”遂下令,着三军加力攻打。金鼓大作,火炮震天。城内百姓目见,一齐哀哭来见令尹仇明曰:“霸王大怒,千里火飞,眼见此城,目下打开,我等百姓,皆是死数。望众大人可怜百姓无辜,遭此锋镝之苦,早早开城归降。若得霸王回心,一城生灵,又得再造也。”周菹、仇明众人计议,四门各插降旗,两边俱设香案,遂开了城,令百姓大呼曰:“我外黄原是楚地,岂敢抗拒天兵?情愿请车驾进城。”霸王闻言,即挥动三军进城,与项伯等计议曰:“外黄围困数日,方始投降,朕将男子年十五以上成壮丁者,逐于城东,尽坑之,以雪此恨。”百姓闻之,均放声嚎哭。有舍人仇叔急止之曰:“尔百姓不必号哭,恐惊动项王,反致其怒,待我亲往说之。”

  仇叔至楚营请见霸王,巡哨卒报入中军,霸王曰:“着来相见!”只见一幼童,生得眉清目秀,自外从容而来,霸王曰:“汝小儿年未十二三,乃敢不惧军威,而遽来见乎?”童子曰:“臣为陛下之赤子,陛下乃臣之父母,以赤子而见父母,恋恋之怀,犹恐不及;何军威之足畏乎?”霸王大喜曰:“汝小儿不畏军威而来见,欲下说词乎?”童子曰:“臣欲陛下德比成汤,功同舜尧,体天地之心,垂好生之德,四海一家,万邦称庆,岂敢于陛下前摇唇鼓舌为说客耶?”霸王曰:“既汝不下说词,即令大兵扎营,欲将壮丁坑杀于城东,汝来有何话说?”童子曰:“臣闻爱天下者,天下人爱之;恶天下者,天下人恶之;利天下者,天下人利之;害天下者,天下人害之。爱、恶、利、害,皆起于上之人,而下固随之也。昔彭越甲兵一至,强劫百姓,百姓惧其诛戮,不得已而归降,终日翘首仰目,专望大王天兵到来,以解倒悬,如赤子望父母也。今闻陛下欲尽将一城壮丁坑之,前日百姓畏彭越而归降,今日百姓望陛下而解救,陛下又复欲坑之,则百姓将何所归乎?是陛下不爱此百姓矣!不独外黄百姓不蒙陛下之爱,从此大梁以东,尚有许多郡邑,闻陛下坑外黄,则皆闭城坚守,或尽数逃走,天下从此不爱。百姓尽行坑之,谁与陛下守天下乎?”霸王闻童子之言,甚是喜悦,即传旨人马不许毫厘侵扰百姓,尽赦其罪。须臾,周菹、仇明等伏罪朝见,霸王尽赦之。只见一城百姓,欢声满道,深感舍人之德。

  霸王在外黄屯人马五日,即起身。彭越所下十七城,复归于楚。霸王悉定梁地,与群臣商议要追赶彭越,钟离昧、季布曰:“彭越乃疮疥之疾,不足为患。见今刘邦复取荥阳,争夺成皋,大司马曹咎恐难固守。陛下当乘势即解成皋之危,克复关东,阻汉兵不得长驱,使韩信遽难救应,陛下可获全胜。若少迟缓,汉王安定根本,恐难图也。”霸王曰:“成皋有曹咎坚守,已分付不可出战,待朕亲往却开城出迎,内外夹攻,汉必走矣。”钟离昧曰:“臣先领一枝人马攻荥阳,陛下亲统大兵救成皋,复取此二处,却远定关东而归彭城,则大事定矣。”霸王曰:“善!”于是差钟离昧领兵一万复取荥阳,自统大兵救成皋不题。

  却说汉王军临成皋,先令王陵攻城,曹咎坚守不出。一连三日,并无动静。汉王曰:“此必项王曾分付曹咎坚守成皋,侍他定了梁地却来解围,就与我兵交战。吾闻曹咎乃楚大司马,为人性刚,最不耐事。”急令三军城下百般辱骂,或坐于地下,或赤身而立,又举白纸幡上书曹咎之名,一连毁骂五六日。曹咎闻之,忍耐不住,遂领一万兵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冲杀出来。汉军尽弃衣甲,或弃旗鼓,向汜水渡河而走。曹咎忿怒,催动人马,亦渡汜水,方渡一半,只见两岸无数汉兵摇旗呐喊,分头而来,为首四员战将,周勃、周昌、吕马通、灌婴,将楚兵四面围住,杀死一半,截在汜水一半。曹咎左冲右突,不能得出。四将各举兵器来战曹咎,曹咎战未数合,抵当不住,勒马要走,四将围住,如何得脱?到此楚兵已破,前有汉将截住去路,后有汜水,又不能渡,进退两难之地,遂自刎于汜水之上。汉王急鸣金收兵,催人马进城。成皋百姓,见汉王进城,尽皆欢悦。汉王复得成皋,又得楚宝货,遂宴请大小将官。

  忽有人报:“英布自陈留会合太守陈同,共领兵三万,与汉取成皋。”汉王大喜曰:“吾欲复取荥阳,正无人守成皋,今得英布来,正合吾意。”随召英布等入见。英布领陈同入见王,行礼毕,王抚谕曰:“前过陈留,得太守取粮,今又同英布而合兵趋成皋,二君之功,他日当比太常矣!吾复取成皋,正无大将把守,二君此来,适合吾意。”王遂命英布、陈同守成皋,领大兵复取荥阳。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