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 正言

    拼音:zhèng yán,注音:ㄓㄥˋ 一ㄢˊ,词性:

    简解

    详解

    1. 正面的话;合于正道的话。《老子》:“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之主,正言若反。” 河上公 注:“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为反言。” 汉 桓宽 《盐铁论·能言》:“药酒,病之利也;正言,治之药也。”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目见正色,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红楼梦》第九八回:“ 宝玉 虽不能时常坐起,亦常见 宝釵 坐在床前,禁不住生来旧病。 宝釵 每以正言解劝。”
    2. 直言;说实话。《管子·法法》:“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史记·商君列传》:“ 武王 諤諤以昌, 殷紂 墨墨以亡。君若不非 武王 乎,则僕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 宋 梅尧臣 《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诗:“噤口不正言,唯能辨冬春。”
    3. 指话语严正。 巴金 《春》五:“‘三妹,人家在说正经话!你总爱开玩笑!’ 觉民 听不入耳,就正言对 淑华 说。”
    4. 确定地说;确切地说。《易·繫辞下》:“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孔颖达 疏:“辨物正言者,谓辨天下之物各以类正定言之。” 汉 王充 《论衡·讲瑞》:“ 武帝 云‘得白麟’,色白不类獐,故不言‘有獐’,正言白麟,色不同也。”
    5. 指正确地说话。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呱呱遗稚,未能正言;哀哀嫠人,礼仪孔闲。”
    6. 端正言论。《汉书·艺文志》:“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
    7. 官名。 唐 有左右拾遗, 宋 初改为左右正言,掌规谏,分隶门下、中书二省。《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帝以补闕、拾遗多循默不修职业,二月乙未,改左、右补闕为左、右司諫,左、右拾遗为左、右正言。”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热门搜索汉字
顺 - shùn 13
澿 - qín 6
聚 - jù 7
怜 - lián 9
勿 - wù 1
簧 - huáng 5
召 - zhào 20
忧 - yōu 11
臆 - yì 20
嘶 - sī 15
热门搜索词语
隔阂 17
乌木 9
一地 9
私底下 4
银票 4
音速 20
自救 2
护航 17
海船 13
便宜 5
热门搜索成语
吊古伤今 4
谈吐风生 17
针芥相投 20
手高眼低 18
荼毒生灵 4
春花秋月 6
旁门左道 11
政令不一 9
一夔已足 13
以羊易牛 6
相关搜索
发言
反正
留言
代言
代言人
端正
正在
真正
正常
正式
安宅正路
杯酒言欢
背惠食言
悖言乱辞
秕言谬说
币重言甘
必也正名
闭口不言
闭口无言
变色之言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